券商研究员转行教培,“高薪光环”褪色?

近日,中泰证券研究所前员工周寒阳离开证券行业,转投教培事业。这一券商转行的新案例引发广泛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券商转型的案例层出不穷,在跳槽买方、转投其他金融机构的传统选择外,考公、出海创业、前往上市公司、自媒体博主等职业选择方向亦成为越来越多“券商人”的选择。

在降本降佣背景下,卖方研究领域的人事变动浪潮依旧保持高流动态势,券商分析师群体的“转会”大戏不断上演。

周寒阳回应称教培更自由、更有成就感

券商从业人员跳出行业圈,另谋出路在行业内并非稀罕事,但选择教培行业,确实颇有“新鲜”感。

周寒阳从事券商行业的时间并不短,已积累7年。大学毕业后,他曾任职于平安证券,后于2022年6月正式加入中泰证券,深耕电新领域,研究方向包括光伏、储能、氢能等。

在广泛讨论中,有不少观点对于转行教培存在不解,也有误传其为“中泰电新首席”的消息。为了回应事件,周寒阳呈现原委。

周寒阳在小红书平台上进行了澄清,他首先辟谣了“中泰电新首席转行做教培”的说法,并直言这种行为属实“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澄清发言中,周寒阳坦言,“职业选择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圈、自己的爱好、社会给予的回报,来进行考量。”

对于转投教培行业,周寒阳给出了多个理由。回报与自由度是影响他决策的重要因素,他表示教培回报还可以的,从单位时薪收益还是不错的。此外,他强调了教培时间比较自由,自己一个人单干,想卷一点,就多排一点课,想休闲点就少排点课。

此外,周寒阳指出,“教培对我的成就感,正反馈更加强烈”。从事教培,他将 靠手艺吃饭,靠效果说话的。培训对象的成绩提升能够令自己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周寒阳认为选择行业肯定要选AI不那么容易替代的。在他看来, 人是最大的非标品,要选行业就是选和人接触的行业。

对于教培行业,周寒阳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市面上不缺优秀的网课与教培资料,行业痛点是有的小朋友就算拿着资料,也学不明白,所以永远都需要有一个人慢慢引领着小朋友去学习。

此外,他强调道,“上海这个地方不缺有钱人,而且重视教育。教培这玩意是刚需,是不可能被杀死的。”

事实上,周寒阳在正式转投教培行业之前,就有过相关经验。在小红书中,他表示,“大学期间就兼职做家教,并且参加云南支教团活动,学校期间断断续续兼职从业约三个学期。”

对于研究所与教培行业的联系点,周寒阳认为, 研究所从广义上看,其实也算教培行业。 只不过原来给买方做培训资料、讲下行业边际上的变化,现在给小朋友做培训。

今年来分析师转会格外多

2025年券商研究所人员往来仍保持高频状态,受并购重组、行业内卷、裁员降薪等多重因素影响,多家券商知名分析师、管理层组团外流,行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据统计,2025上半年,超220名分析师更换任职研究所,涉及52家券商,另有33家券商分析师合计净流出184人。卖方研究领域的人事变动浪潮依旧保持高流动态势,券商分析师群体的“转会”大戏不断上演。

具体到人数变化来看,分析师加盟最多的是国金证券,多达20人,分析师流出最多的是德邦证券,为17人。国泰海通证券、德邦证券、国投证券三家券商的净流出数量更是位居前列,延续了自去年以来分析师岗位变动常态化的趋势。

降本降佣背景下,这波“转会”忙也呈现了不少新特点。

一是因券商合并引发 “转会”。相较于其他业务条线,卖方分析师具有“唯一性”,每个细分方向通常仅设一位首席分析师,或者少量联席分析师,这种特性使得合并整合过程中,岗位重叠问题更为突出,基于各类复杂的内部原因,进而引发人员流动。

二是卖方业务定位更趋向差异化,开始重新审视研究业务的价值,对收缩还是逆势扩展做出选择。基于不同研究所的打法出现调整,分析师也自然有了新的选择,有的留任转岗,有的重新职业规划。不过,由于整体行业蛋糕收缩,转会分析师今年上半年薪酬普遍是“平跳”,性价比不及往年,换平台是为了换一个新环境与新机遇。

三是行业环境变化。研究所机制调整力度显著加大,包括薪酬结构等,部分券商从卖方研究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对分析师的研究能力、产业资源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机制层面的变革同样成为人员流动的重要诱因。

部分内容参考自:财联社、南方都市报等

部分内容参考自:财联社、南方都市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