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情不自禁地去讨好别人?因为你从没被好好地爱过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体验?

每当进入一段关系,你总是情不自禁地去讨好对方,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说错了话。

你也曾觉得委屈,觉得自己明明那么努力,为什么总是换不来别人的尊重与珍惜。可下一次面对新的关系,你又会不由自主地“跪着上前”。

你不是不累,你只是不会别的方式了。

你不是软弱,而是从小被教会了:你不值得被爱,你必须拼命讨好,才有一席之地。

你从没被好好地爱过,这就是你讨好型人格的根。

一、“妈妈都不心疼你,别人凭什么?”

最近一档亲情节目中,李嘉格让母亲在婚礼上向婆家下跪的画面,冲上了热搜。

在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中,有句话令人扎心:“你想跪可以,但你凭什么要你妈也跟着你跪?”

很多人骂她不孝,骂她“舔狗成性”,但如果你深入了解她的成长背景,就会发现:

李嘉格不是天生就这么“低姿态”的,而是从小就被父母用一种“高压剥夺”的方式养大。

她的父亲长期贬低她,母亲则用一种近乎掠夺的方式在她身上找回自己的人生——要钱、要认可、要回报。

她从来不是一个被好好对待的孩子,她习惯了在关系中,低头做人。

所以她从来不会拒绝,哪怕是婆家的隐性羞辱、丈夫家人的步步紧逼,她都默认是“应该”的。

因为她太熟悉这种感觉了。

在李嘉格的人生经验里,“关系=委屈自己来换”。她从没学会被人尊重、被人疼惜,自然也不会给别人设限、亮底线。

那些从没被妈妈好好抱过、没被人无条件疼爱过的孩子,长大后都容易成为“习惯性跪着”的大人。

他们一边觉得“我好像被人利用了”,一边又觉得“这可能是我唯一的价值方式”。

于是,他们讨好、忍让、牺牲、妥协,在每段关系里反复重演自我价值的低贱。

二、你不是不想站起来,而是不知道怎么站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

一个人长期处在被剥夺、被否定的关系中时,会逐渐丧失“改变”的能力,甚至对自由感到不适。

李嘉格就是这样的人。

她曾站过——她离开家庭,追求音乐梦想;

她也曾反抗——在公众场合对母亲怒斥、拉扯、崩溃;

但每一次试图“做自己”,都会被原生家庭打压、情感反噬,甚至被扣上“不孝”、“不懂事”的标签。

于是她学会了——要被接纳,就必须放弃自己。

她把讨好当作一种生存策略,不再问“我喜不喜欢”,只问“别人要不要”。

而这样的她,刚好被车澈一家“看上”。

他们不需要她有主见、不需要她设边界、不需要她有独立性。

她越退让,越被“夸懂事”;

她越配合,越被“接纳”。

她以为自己终于被爱了,但她不知道,她爱上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被需要”的感觉。

她渴望的是一种“被肯定”,哪怕是以委屈自己换来的。

这不是爱情,这是补偿,是一种来自童年的残缺,在婚姻里的再现。

三、母女之间的撕裂,是未竟关系的回旋

看似是李嘉格跪了一路,其实真正跪着活的人,是薄永霞。

她早年婚姻不幸、被丈夫压制,一辈子活在自卑和不甘中。

她没有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她想要的尊严,希望从女儿身上找回来。

所以她不是在支持李嘉格的音乐梦,她是在“支配”她的人生。

她卖房、投资、支持,所有的付出都有“对价”——你要听我的、你要让我有面子、你要为我争光。

她不是无条件地爱李嘉格,而是在用爱交换控制。

而这份控制,早就在李嘉格身上种下“没有自我”的种子。

她小的时候,从没被真正“看见”。

她过敏,妈妈不知道;她需要情绪支持,妈妈只知道给零食。

她就像一个“附属品”,母亲高兴就疼她,母亲想骂就骂她。

久而久之,她以为“我的存在感=我是否让别人满意”。

而现在,当母亲不再满意她的婚姻和婆家态度时,她不知道如何反驳、如何坚持自己,只能用“更多的妥协”来求和。

但也正是这样,母女之间才彻底撕裂。

薄永霞不甘心,女儿跪了却不让她一起跪——她觉得“你是我养大的,你凭什么不让我上头?”

而李嘉格只觉得,“你才是家里最吵、最麻烦的人”。

其实,她们都活得很苦。

一个人不甘心被过去的苦打败,一个人没意识到自己正在复制母亲的苦。

母女之间的战争,不过是两个“都没有被爱好”的女人,在争夺“谁更值得被疼”。

四、讨好的人生,是个温水牢笼

你以为你在温柔以待别人,其实你是在温柔地毁掉自己。

你越懂事,越容易被当成理所当然;

你越不设边界,越容易成为所有人的情绪垃圾桶。

你不是不配被爱,你只是把自己“压得太低”,以至于别人根本不会抬头看你一眼。

李嘉格让人心疼,但更让人警醒。

我们这一代人,有太多像她一样的“讨好者”。

她们小时候不被爱、长大后不敢爱、进入亲密关系中不被好好爱。

她们最常说的话是:

“我没事”“我可以的”“我来做就好”。

她们其实是最累的那个、最委屈的那个、最常在夜里偷偷哭的那个。

她们太害怕失去了,所以总在主动付出。

但关系不是靠跪着换来的。

你越低,别人越高,你越贴合,别人越随意。

你只有站起来,才有人平视你。

你只有学会拒绝、学会表达、学会设边界,才不会在一次次关系中被消耗殆尽。

五、梅娘说:

亲爱的,讨好别人,不是你的宿命。

那只是你曾经,在缺爱的童年里,学会的一种“生存术”。

但你已经长大了,你可以为自己换一种“活法”。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一味妥协;

不是所有情感都值得你耗尽能量;

不是所有亲密都值得你跪着走完一生。

你要学会直起腰杆,捧起自己的价值,看清谁在尊重你、谁在消耗你。

你要开始练习从“关系里找自己”,而不是在关系里“丢掉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尽头,不是被爱,而是被掏空。

你越把自己放低,别人越不在意你;

你越在意别人,别人越可以不拿你当回事。

所以,请你站起来,不用委屈自己、不用低头求爱、不用卑微做人。

你本就值得被好好对待,不需要交换,不需要讨好。

真正的爱,是你站着,他依然愿意靠近你。

发布于:江苏

上一篇:真正让男人上头的女人,从来不是靠脸!这3个特质才是王炸
下一篇:专访 | 日本心理学家信田小夜子:如何理解“把丈夫当儿子,把女儿当丈夫”的母亲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