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个棒球垒起的希望:男童早产病危,75岁奶奶背着他求医十年

清晨,75岁的吕传芳已经忙碌起来,岁月染白了她的头发,却未曾压垮她肩上的责任。“庄稼人没有退休的时候,哪天趴窝了,也就合眼了,只求老天再给我几年,让我看到小峰能像个正常孩子一样站起来。”吕传芳的声音里是透着沧桑的疲惫。十四年时间,五千多个日夜,吕传芳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每晚—闭上眼,脑子里总是能看到孙子无人照看的未来。

老伴过世得早,吕传芳独自将孩子拉扯长大,后来又耗尽心力为小儿子成了家。那时她已年近六十,看着儿媳微微隆起的腹部,吕传芳终于放下握了一辈子的锄头,满心期待着能在老屋里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然而,儿媳孕期便波折不断,一直在做保胎治疗,孙子小峰最终还是在七个月时早产降临。

保温箱里那孱弱的呼吸,让吕传芳的心揪成一团,在经过三十多天的抢救后,小峰终于闯过鬼门关,吕传芳小心翼翼地抱着孙子回了家。却不想仅仅三个月后,晴天霹雳再次降临,小峰被确诊为“小脑软组织软化坏死”。医生告知吕传芳,若不及时有效干预,小峰很可能彻底丧失行动能力,形同植物人,终生困于床榻。

儿子儿媳带着小峰外出求医,3年的时间里大大小小医院跑了无数,奈何都没什么效果,最后只能无功而返。小峰每天都要吃满满一手心的药,虽然病情控制住了,可小峰依然没有任何行动能力。吕传芳的心像长了草,孙子的症状一天比一天重,不仅不会坐立、爬行、走路,有时还会偶尔发作癫痫。吕传芳怕孙子咬到舌头,每天都随身带个手绢,有时情况紧急吕传芳只能用手当肉垫给孙子来咬。

吕传芳打听到亲戚家的孩子患有脑瘫,但经过几年治疗,已经可以自行走路。虽说小峰的情况比脑瘫还要特殊,可吕传芳还是想搏一下。“咱再试试?万一有效呢?”年迈的她毅然决定带孙儿去康复医院。

为了凑够高昂的治疗费,她让儿子儿媳远赴北京打工,自己则带着小峰在医院附近租住下来,开始了“以院为家”的日子。寒来暑往,医院旁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而吕传芳的青丝也尽染霜雪,成了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

十年光阴,她的生活轨迹凝结成三点一线:清晨背着沉重的孙子去医院做康复训练;中午背着他去菜市场寻觅特价菜;夜晚再背回狭小的出租屋,继续做家庭训练。小峰几乎长在了奶奶的背上,这十年吕传芳的腰被压弯了,膝盖也磨损过度落下了病根。然而,时间终究没有辜负这份坚持,小峰渐渐学会了开口说话,癫痫发作也几乎不再出现。

“奶奶,这条腿它不听我的话,要是它一直不听话,我就不要它了。”吕传芳红着眼眶,轻声呵斥:“快‘呸’!你要跟它说,赶紧好起来,咱们好一起去上学!”想到孙子以后站不起来,吕传芳的心如同针扎,她只能默默祈祷治疗上能有奇效。

在北京,儿子跑代驾,儿媳做起了停车场保洁。收入虽比老家多,但在持续的康复费用面前,两口子的工资仍是杯水车薪。夫妻俩每月只留下最基本的房租生活费,其余一分不剩地寄回给小峰治病。即便如此,祖孙俩也多次被迫出院,无奈地收拾行囊回到老家等待着。

吕传芳不愿坐以待毙,她主动联系到一份缝制棒球的公益零活。缝好一个棒球,工钱1.8元,扣除材料成本,可以挣一块钱,这在75岁的吕传芳眼里已经是一笔巨款了。这样一块一块地攒,这几年吕传芳已经缝了一万多个棒球,虽然在高昂的治疗费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但吕传芳觉得只要是花在孙子的治疗上,每一分钱都弥足珍贵。

困境与自救,快要八十岁的吕传芳,每一针都是无声的抗争。她用最卑微却又最伟大的方式,给孙子立下了最好的榜样。两代人的努力,在小峰高昂的治疗费面前如同萤火,即便用尽全力,也只能照亮小峰面前的方寸之地。

小峰的未来可以预见,站起来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可家里还能熬得住吗?自己还会有下一个十年吗?一个又一个问号回荡在吕传芳脑子里,一想到这些吕传芳就有些怕。要是不能坚持到胜利,自己终有合眼的一天,儿子儿媳也会慢慢老去,小峰连个姊妹兄弟都没有,将来的他该怎么办?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发布于:安徽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