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金融界
一颗名为3I/ATLAS的神秘天体正以每秒58公里的惊人速度冲向太阳系内部。这个直径约10-20公里的星际访客于2025年7月1日被夏威夷ATLAS望远镜系统首次发现。作为人类观测到的第三个星际天体,它的规模远超此前发现的"奥陌陌"和"鲍里索夫彗星"。该天体预计将在10月29日到达近日点,届时距离地球约2.4亿公里。
轨道特征引发科学争议
3I/ATLAS的飞行轨迹呈现出多个异常特征。该天体的轨道倾角仅约5度,几乎贴着太阳系黄道面运行。这种逆行轨道使其能够异常接近木星、火星和金星等行星。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数据计算出,该天体的偏心率达到6.144,属于典型的双曲线轨道。
更引人关注的是其抵达近日点的时间安排。当3I/ATLAS在11月下旬到达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时,它将处于太阳背后,形成地球观测的盲区。这一现象在自然形成的彗星中极为罕见。该天体的运动速度远超太阳系内绝大多数天体,甚至接近太阳系的逃逸速度。
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阿维·勒布及其研究团队在7月16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争议性观点。他们认为3I/ATLAS可能并非普通的星际彗星,而是具有人工特征的技术装置。研究团队开发了评估天体人工制品可能性的"勒布量表",给予3I/ATLAS6分的评分。
观测证据与科学反驳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最新观测为这场争议提供了关键证据。望远镜成功拍摄到3I/ATLAS释放的红色彗发现象,这是彗星受热蒸发的典型特征。最新测量数据显示,该天体的核心直径实际为5-8公里,远小于初期估算的24公里。
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多个天文机构的研究人员对"外星装置"假说提出质疑。他们指出,3I/ATLAS的超高速度与太阳系内彗星的运动规律完全相符。该天体表现出的所有物理特征都可以通过自然现象得到合理解释。
国际天文学界普遍认为,任何关于外星文明活动的论断都需要满足可观测、可验证的科学原则。目前的观测数据中并未发现人工电磁信号或机械结构特征。全球超过30个大型天文台正在持续追踪3I/ATLAS的运行轨迹,收集更多观测数据以验证其真实性质。
科学家们强调,即使该天体确实具有异常特征,现有的技术手段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拦截。3I/ATLAS的飞行速度是人类航天器速度的三倍以上,远超现有火箭技术的极限。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