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投射”这个词,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家庭投射是指,家庭中的各种状态,包括家庭的氛围、父母的关系等,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出现问题,并非只是他自己的原因,而跟父母有很大的干系。
01
如果孩子身上有以下叛逆的行为,是求救信号,证明父母的关系并不好,最终影响到了孩子,快看你家有吗?
表现一:孩子频繁“装病”
有的孩子经常会说胃痛、肚子痛、头痛,但家长带去医院检查,就是查不出问题。
这个时候,可能有的家长会认为是孩子故意“装病”,其实还真不是装的,他们或许真的感到很“痛”。
可能因为父母关系不好,导致他们害怕父母离婚后就见不到另一方了,或者害怕父母不要自己了。
这种焦虑和恐惧,会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孩子的消化、睡眠和免疫系统,这样就出现了孩子各种“身体上的痛”。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心理压力无法用语言表达时,身体会替他们“说话”。
比如父母冷战时,孩子会因长期压抑的不安而失眠;父母激烈争吵后,孩子可能因应激反应而出现腹痛。
表现二:孩子经常惹事,跟人对着干
我朋友是中学班主任,她教的班级里有一个男孩凯凯原来挺斯文的,后来却像变了个人似的,经常抢东西、发脾气、欺负同学,有时候还会打人。
为此,朋友没少请他的家长来学校。
凯凯的父母一过来,就说:“这孩子最近变得太暴力了,在家里也经常跟我们顶嘴,看来他的性格有问题了,我们回去会好好教训他一顿!”
可每次谈完,过不了几天,凯凯又犯事了,真是让人头疼。
后来朋友通过多番打听才知晓,原来凯凯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经常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摔东西,动静闹得很大,楼下都能听见。
看来凯凯的攻击性行为,是模仿他父母解决冲突的方式,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了。
如果你家孩子突然在学校、在外面给你惹事,可别着急骂孩子,因为很可能不是他的问题,父母先要反思一下夫妻的关系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表现三:孩子情绪极不稳定,容易生气、发脾气
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
有一段时间我女儿总是发脾气,一不顺心就爱扔东西、躺在地上打滚,总说“别人都不喜欢我,在说我的坏话”。
其实通过反思,我知道我那段时间跟他爸爸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影响到她了,后面我们夫妻的关系缓和了,孩子的情绪也更稳定了一些。
我们作为家长,有时候容易身陷其中、看问题狭窄,孩子哭闹多了,我们就会说孩子“脾气差”“情绪化”,甚至批评孩子“抗压能力弱”。
其实有时候,孩子的情绪波动,是在复刻父母隐藏的愤怒、委屈或无力感。
表现四:孩子突然“摆烂”
孩子原本成绩即使不好,也不会放弃努力,但突然有一天他完全摆烂、不想学了,很可能是父母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而且是那种很难修复的关系。
我有个亲戚家的女儿就是这样,娃读初中了,原本在班上的成绩是中等偏上。
但上学期,她女儿的学习态度却出现了大问题,躺平、摆烂了,开始上课睡觉、回家不写作业、玩手机到深夜,成绩也跌到了全班倒数。
这可把亲戚气坏了,当着老师的面给了女儿一巴掌。
她女儿哭着说:“我考砸了,你和爸爸才会一起来学校,才会同时跟我说话……”
原来我亲戚上半年做生意亏本了,家里没钱了,夫妻俩天天吵架、相互埋怨,后面还冷战了,每次都不直接沟通,而是让女儿传话。
亲戚的女儿看父母这样,真的很难受,干脆用“自毁”这招,来让父母和好。
多扎心呀!多少家长以为孩子摆烂是“他们自身态度有问题”,其实是孩子想用自己的“坏”来让父母停止矛盾,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除了学习上的摆烂,孩子还可能出现自残自伤行为,还可能总说 “我不好”“都是我的错”等话,都是在“自毁”,要引起重视。
根源可能都是父母的关系不好,而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02
心理学中的“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当父母关系失衡时,孩子会无意识地用“问题行为”转移家庭矛盾。
比如孩子生病后,父母会暂时放下争吵照顾他;孩子调皮时,父母会因“教育孩子”暂时达成一致。
孩子的“异常行为”看似是叛逆,实际上是在试图拯救家庭。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4种叛逆行为,别急着纠正,不妨先观察一下自己的家庭氛围:
▲你们夫妻是否经常冷战?
▲吵架的时候,是回避孩子,还是让暴躁的情绪在孩子的面前蔓延?
▲是不是有把对伴侣的不满,迁怒到孩子的身上呢?
如果有的话,就不要怪孩子叛逆了。
孩子的改变,永远始于父母关系的改变。
如果想要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家长就做出改变,要永远把夫妻关系放在一位来处理。
夫妻恩爱、和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夫妻吵架可以有,但尽量不要当面吵,吵完后也要记得安抚孩子,告诉他:父母吵架是父母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的问题。
至于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可以看一些心理书籍,也可以看看《非暴力沟通》。
父母多学习,然后作出改变,相信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发布于: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