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李磊和一个名叫星星的小女孩玩了七次模拟厨房的游戏。星星当服务员,李磊是顾客,从敲门、点菜、吃饭到说再见,几乎一模一样的步骤,却让星星每一次都笑得那么开心。这个画面,成为了李磊志愿服务生涯中最温暖的记忆。
初见:一颗种子的萌芽
这是李磊第11次参与公司组织的特殊需要儿童送教入户志愿服务。作为平安产险无锡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志愿者,李磊自2019年入司以来,便以查勘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关爱特殊需要儿童志愿服务。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一个特殊的小女孩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
第一次见到星星时,李磊有些手足无措。星星因川崎病导致身体发育严重受限,只能长期待在家里。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世界的渴望,却又带着几分怯生生的不安。李磊记得,当他第一次走进星星家时,星星正坐在角落里,低着头玩着手中的玩具。她的妈妈向李磊介绍了星星的情况,告诉他星星已经很久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为了让星星感受到被需要的快乐,李磊想到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方法——模拟厨房游戏。他扮演顾客,星星扮演服务员,通过反复的互动,星星的脸上逐渐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李磊意识到,特殊需要儿童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康复指导,更是一个充满爱与陪伴的环境。
转型:
从查勘车司机到“特需儿童守护者”
李磊的志愿服务之路始于2019年。当时,他作为查勘员,利用自己的岗位优势,主动申请为彩虹桥幼儿园的特需儿童家庭提供送教入户服务。他不仅负责接送专业康复老师,还主动走进特需儿童的家庭,陪伴孩子们玩耍、聊天,为他们的康复提供支持。
在志愿服务中,李磊总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但他总能以耐心和智慧化解。有一次,他正在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有个自闭症儿童突然开始打自己。李磊观察到孩子的异常举动后,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后来才知道,孩子只是饿了,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引起关注。情绪问题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困扰之一,李磊深知这一点,于是他与老师针对这位孩子一起设计了一套引导方法:当孩子有需求时,可以拉住老师或志愿者的手,而不是通过伤害行为来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训练,孩子逐渐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外界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
李磊记得,有个4岁半的宝宝一开始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动不动就大哭大闹。李磊主动参与康复教育,与老师一起观察孩子的行为特点。经过一年多的科学化康复训练,孩子不仅情绪稳定了许多,还变得格外开朗,甚至成了幼儿园里的“小社牛”。
6年来,李磊累计参与了18次关爱特殊需要儿童志愿活动,服务100余户特需家庭。他深知,特需儿童的康复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细致的关怀。为了帮助更多孩子,他积极推动“1+1+N”创新模式的构建,即以“帮助特需儿童融入社会”为核心,通过“1对1差异化指导”和提供学习用品、举办家长培训、普及助残政策等“N种延伸服务”,整合社会资源,为特需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支持。在这一模式下,李磊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绘本、书包等学习用品,还联动平安集团其他各成员公司,扩大项目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
希望:星星的故事照亮更多人
星星的故事是李磊志愿服务生涯中最温暖的篇章。从第一次见面的拘谨,到后来的无拘无束,星星的变化让李磊看到了坚持的意义。星星喜欢模拟厨房的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她能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李磊说:“星星教会了我,特需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帮助,更是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星星的故事也激励了更多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加入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形成了“温暖接力”的良好志愿服务氛围。
如今,李磊仍在积极推动志愿者的专业化发展,组织培训课程,提升志愿者在沟通技巧、应急处理和儿童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能力。他用多年的坚持为特殊需要儿童点亮了一座彩虹桥。从查勘员到志愿者,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李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保险人的公益情怀,展现了新时代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特需儿童也能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和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