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宗馥莉做错了什么?
2015年1月20日,杭州,宗馥莉出席会议。
2025年9月12日,宗馥莉悄然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董事等职务,并完成股东会、董事会审批;10月10日,集团召开董事会确认其辞职,任命许思敏为新任总经理,董事长职位暂缺。这一密集的人事变化引发市场与舆论持续关注。
与此同时,围绕娃哈哈的国资合规审查、家族内部纠纷、商标使用与员工维权等议题相继进入公众视野。杭州市上城区国资专班介入审计,“娃哈哈”商标归属的讨论升温,部分退休员工提起诉讼。多重事件叠加之下,外界对企业后续走向的关注显著上升。
在此背景下,一个核心问题被不断追问:身为创始人独女、持股29.4%的重要股东,宗馥莉为何在接班一年后选择离任?她“做错了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在治理与传承中,她错过了哪些关键平衡点?
激进的权力交接
2024年8月正式接管集团后,宗馥莉开启了一场被外界解读为“去父化”的全面改革。她要求6000名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饮料集团,并取消员工持有的“干股”分红,这一举措引发了员工权益方面的争议。数十名员工提起诉讼,多达53名退休职工将宗馥莉和娃哈哈告上法庭,请求确认相关股权回购无效。
与此同时,她着手重整经销体系。不少老经销商的长期合约被终止,他们被要求改签至宏胜系子公司,销售渠道面临调整。这种改革力度引发渠道波动,部分地方业务出现混乱。上海娃哈哈饮用水公司因商标授权纠纷停产,经销权被转移至宗馥莉控制的新公司后,原工厂另创品牌“沪小娃”。
宗馥莉以较快的节奏调整父亲时代的利益格局,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原有生态的复杂平衡,导致公司内部产生波动。她试图迅速树立个人权威,然而在方式选择上出现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