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王兴兴硕士论文神预言被考古
【锐评|#王兴兴硕士论文神预言被考古#】#王兴兴的神预言靠什么成真# 最近,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硕士毕业论文被网友“考古”。在这篇完成于2016年的论文中,王兴兴提出了宇树机器狗的雏形,还大胆押注电驱式机器人方案,其对技术和趋势的预判力令人惊叹。“科技领域都是超前的,你要去想象未来应该做什么方向的,你只要方向不错,必然是可以成功的。”透过古早论文,人们看到了这位“90后”对技术的想象力,而想象最终成真的过程,更让人感慨科技创新没有“速成神话”。事实上,从研发构想到产品落地,再到企业成长,王兴兴尝试过许多方向,经历过商业化难题,也频频遭到质疑。如果说超前想象为未来埋下了种子,那么正是长期主义的耐心沉淀,才让一切有了开花结果的可能。成功只会眷顾那些在正确道路上专注向前的探索者。从王兴兴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代青年的独特气质。从人工智能到航空航天,从生物制造到量子科技,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崭露头角、勇挑大梁。DeepSeek的团队“90后”占比超过75%,嫦娥六号任务工程总体青年突击队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70%,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的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他们既有仰望星空的想象力,敢于构想五年、十年甚至更远未来的技术图景,又有脚踏实地的执行力,能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他们用实验室的灯火、发射场的焰火、创业园的星火,点亮生生不息的中国,更让世界看到中国年轻一代改变未来的勇气与实力。年轻人才势如破竹,离不开这片创新沃土的支持托举。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扶持、专项基金加码不断,为不同阶段的科研活动提供着多样化支持。十五五”规划建议中,46次提及“科技”、61次提及“创新”、6次提及“新质生产力”,“采取超常规措施”的表述,更宣示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雄心。可以说,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一种科学理性、鼓励探索的社会氛围正加速形成。继续以制度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稳步前行,为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想象提供茁壮成长的养分,中国科技必将驶向更加辽阔的星辰大海。今天,我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从昔日的跟跑,到许多领域的并跑甚至领跑,我们越接近科技前沿也意味着,前方道路愈发成为无人区——这里没有现成的地图、没有明确的方向,比拼的不再是模仿的速度,而是原始创新的能力及预见未来的眼光。坚定向前的每一步注定难度倍增,而这,恰恰是长期主义者最能大显身手的战场。在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上深耕不辍,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的中国人,必会将发展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风物长宜放眼量。时代不会辜负奋斗者。以梦为马,接续前行,每一份为未来的付出,终将收获最丰厚的回报。(@北京日报 记者 邱凌 视频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