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劲旅 奋进这五年丨国防科大的硬核创新与热血坚守

11月19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播出大型特别节目《精兵劲旅·奋进这五年》第一集《智战》,集中展现学校“十四五”期间在智能无人作战、训练和装备等方面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所做的贡献。

无人智能如何改变军校生活?

“车辆起步,请坐稳扶好,

前面到站,陈赓广场。”

无人巴士载着学员往返于食堂、场馆间

人形机器人“智行者”主动敬礼

“欢迎来到无人智能实验室,请跟我来。”

成为校园里的风景线

王楠所在团队研发的

人机协同指挥控制系统

让战士只需简单操作

就能操控多架甚至一个集群的各种无人装备

什么是无人集群作战?

无人集群作战如同“蜂群协作”

但技术突破布满荆棘

相晓嘉团队像培养孩子般

为无人机赋予智慧

通过室内半物理仿真系统

避障成功就高分奖励

碰撞则标记优化

历经上万次离线训练和数百次空中试飞

终于让“蜂群”具备自主协同能力

激光陀螺创新团队被称作“陀螺人”

他们研发的激光陀螺

被誉为武器平台定位导航系统的“心脏”

也是茫茫海天的“定位神器”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卫星导航失效时

这套惯性导航系统能让装备

“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

支撑战舰深蓝航行、潜艇深海纵横

近五年

团队不断迎来新挑战

部队需求跨越式提升

“以前支撑装备走1万公里,

现在要达到10万公里”

精度要求也提高一个数量级

团队面临“5年完成20年目标”的挑战

试验需搬运几十公斤的铅酸电池

成员调侃“学惯导要先健身”

高春峰直言自己练出了8块腹肌

当第一组完整数据出炉时

魏国说“像看着孩子出生”

这种攻克难题的喜悦

被高春峰称为“高级多巴胺”

五年攻关

团队实现激光陀螺

从“机电式”到“光学式”的跨代发展

为主战装备提供核心支撑

轮椅就是他冲锋的“战车”

计算机学院研究员王戟因疾病失去双腿

却始终冲锋在科研一线

“软件定义战争”

他在新生见面会上强调

微小数值误差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多年来,其团队攻克军用软件难题

确保武器装备的软件算得对、信得过

每周三次透析的他

在治疗时仍坚持开一小时科研研讨会

深夜发消息他总能秒回

能自己推轮椅就绝不麻烦他人

拒绝更换电动轮椅

“手动轮椅能锻炼双手,支撑我继续科研”

2023年

王戟团队研发的

一套创新的数值误差检测技术

从源头上保障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为多个军用关键软件的软件质量提供了支撑

在系统工程学院

一场“多兵种”联合演练正在平台上进行

为我军联合训练水平提升赋能

基于这套平台

未来各军兵种部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

个性化地构建标准化的模拟训练系统

让指挥员、操作员和现地实兵

能够融入一体融合的战场空间

异地在营协同开展联动训练

在国防科大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紧贴部队,晓于实战”

是国防科大教研人员的共同准则

他们深入部队一线挖掘需求

在实验室攻克关键技术

再将成果带回演训场检验优化

形成闭环攻关体系

五年来

从无人智能到激光陀螺

从软件安全到材料创新

每一项突破都紧扣战斗力提升需求

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科研者的心血

在新时代科技强军的壮阔征程中

这些“追光者”用智慧、坚韧与担当

铸就大国重器

守护家国安宁

让强军梦想

在砥砺前行中绽放光芒

上一篇:以军称打死一名哈马斯高级指挥官
下一篇:俄称控制库皮扬斯克 乌称打击俄炼油厂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